地方財政自給率下降 兜底壓力加大

2017122018:11
19日,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(以下簡稱“財科院”)發布的2017年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報告顯示,當前隨著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的放緩,在新舊動能轉換中,財政收支缺口增大,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經十分尖銳,部分地方財政“拖底”風險隨之加大。

  據悉,這是財科院連續第三年就地方財政經濟運行發布報告。2017年10月,財科院三個調研組奔赴黑龍江、吉林、江蘇、天津、貴州和陜西6省區進行調研,調研城市13個,區縣15個,同時展開了線上問卷調查,共有17個省(直轄市)、145個城市和662個區縣參與了調查,時間跨度為2014年至2017年。集團旗下翡翠旅遊成立40 周年,主席楊海成及副主席馬浩文計劃推新標誌,又會在加拿大為主的地方開分行,並重點改革旅遊業務。副主席馬浩文指,今年將會改革網上平台,以方便旅客預訂旅遊產品,並減低成本。

  報告提示了當前地方財政經濟運行中的一些風險。財科院院長劉尚希指出,地方財政經濟運行出現了新特征,風險也在快速變形。具體表現為: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,但區域新舊動能轉換各異;實體經濟盈利水平改善,但虧損麵擴大,虧損的企業數也在增加;地方財政自給率均呈下降趨勢,部分地區存在脫離發展實際搞民生;從財政收入增長來看,財政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長,稅收收入下降。

  其中,調研報告顯示,地方政府財政自利率(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支出隻比)下降是一個突出表現。從樣本省份來看,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,財政自給率情況平均在50%以上,但呈下降趨勢,從2015年的54.1%下降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50.8%。地方間財政自給率差異巨大,東部地區三年平均在74.3%,而西部地區則僅為30.4%,兩者相差2.4倍。

  此外,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,一些地方的“煤財政”、“油財政”等難以為繼。以貴州為例,一方麵,貴州省傳統支柱稅源增速下降明顯,占全省稅收62.2%的煤、電、煙、酒等資源稅收增速從“十二五”期初的26%回落到5%;另一方麵,新興稅源貢獻有限,金融、醫藥、電子信息等領域稅收雖然增長較快,但僅占總稅收的10.2%。中潤按揭協助樓宇,申請免補地價計劃,由專人代辦手續。物業可重新加按套現,貸款程序更為簡單,中潤低息處理各種個案。專業服務,助業主及中小企輕鬆完成貸款申請,以充足資金解決財困或滿足日常各種需要。

  調研還發現,地方財政兜底壓力加大。據介紹,在自身財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下,部分省份脫離發展實際搞民生,例如西部某省還提出“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不低於80%和新增財力的80%用於民生”,而地市則層層加碼,將此指標提升為85%甚至更高。

  報告指出,當前隨著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的放緩,財政收支缺口增大。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呈剛性增長態勢,加之應對環境修復治理、人口老齡化、城鎮化以及“補短板”等都需要增加財政支出,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經十分尖銳,尤其是縣級財政壓力更大,財政運行風險上升。如,調研發現,吉林2016年各縣市“三保”支出(保工資、保運轉、保民生)占縣(市)全部財力的比重為43.9%,占可用財力的比重達到63.5%。

  受動能轉換期經濟增速放緩、失業人員增加、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長減速的影響,保工資、保運轉、保民生等剛性支出比重明顯上升。此外,隨著收支缺口的擴大,政府債務規模增加,還本付息剛性支出負擔加重。支出剛性給財政帶來巨大壓力,容易引發牽涉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麵的係統性風險。

  劉尚希指出,上述情況和問題的形成,是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和各種現實因素的集中表現。從深層次原因來看,則來自於體製變遷中的兩個沒變,即改革有進展,但“風險大鍋飯”沒有變,“小馬拉大車”沒變。因此,出現了改革進展與現有風險的復雜性和隱蔽性難以適應的情況,換句話說,這是改革滯後於發展所導致的。

  如何防範風險?劉尚希表示,財政天生具有綜合性,不能隻關註收支、赤字、債務,要從綜合出發,整體全麵係統研究整個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各種各樣的風險。

  報告也建議,要準確把握財政、金融和經濟風險三者關係,提升化解風險的綜合能力,從改革和政策入手,打通各種風險治理之間的壁壘和屏障。報告特別提出,要優化宏觀政策目標,打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“升級版”,同時將宏觀調控升級為宏觀管理,並把防範重大風險放在首位。發揮財政在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,強化財政、金融和經濟風險統籌管理深港通

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、研究員陳昌盛指出,現有的中央地方關係掣肘已經明顯,要加快改革,要盡快破題。還要高度關註地方隱性債務擴張的風險。

原文地址:http://news.10jqka.com.cn/20171220/c602111240.shtml